本篇時空背景可參閱:
《年表》四分天下。烏丸、賊、山越、唐
【進度介紹】四分天下第一年度結算
【進度介紹】四分天下-賊軍黃皓投降
【進度介紹】四分天下第二年年度結算


四分天下起初,因時勢關係,唐國(黃色)打下賊軍(黑色)無人守備的江陵,成功阻斷瑜的山越(紅色)想在開局快進入益州的三分天下之計,將山越(紅色)阻擋在外向內侵蝕賊軍缺乏守備的領土,到這邊為止唐國的戰略都很成功,不過後續開始出現幾個戰略上的大失誤:

253-6-1.png

 

唐國戰略失誤一:硬守荊州

依靠水軍的優勢,荊州永遠都在山越(紅)的掌控之中,只是看怎麼拿下荊州、何時拿下的問題。

過去在【戰略篇】第二篇、漢中爭奪戰.牽制荊州以及【戰術篇】閃電戰&經濟制裁提過,就算整體國力不如敵國,只要在水軍上有優勢拿下荊州是必然的。

當時吳國的陸戰明顯不如蜀國,所以瑜不斷用吳國水軍騷擾江陵,讓劉備(雲)覺得江陵費心費力,最後拖了很久才終於決定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江陵放棄,但為時已晚,在劉備跟吳國水軍周旋時,吳國已經吃下許多魏國領土,並且大幅強化陸戰能力。

而四分天下進度山越(紅)水戰能力明顯大於其他三國,且陸戰能力也有堅強的實力(雙鬥神、霸王、勇將、虛實、神算&連環),如此一來荊州對水軍強盛的山越(紅)更是手到擒來,水上打不到的江陵就如此了,水上打得到的襄陽、新野更是信手拈來。

硬守荊州的連帶影響是分散守備洛陽的武將、兵力,若是唐國把江陵、武陵的戰力撒回永安(永安易守眾人皆知),概念如同【戰術篇】鎮西大將軍-徐晃 之 《空城計》,一至二支部隊即可守永安太平至少2年甚至更久,省下來的心力投入益州爭奪及守備洛陽甚至侵略中原。

以當時洛陽的局勢對唐國(黃)有利,烏丸(紫)水陸兩路沒有配合好,並沒有同時殺進洛陽領地,而是先鋒幾支部隊殺進虎牢關內,反而遭到洛陽守軍圍剿,增兵宛方可反殺烏丸(紫)。

捨棄好守的永安硬守江陵讓唐國(黃)中期開始吃足苦頭,國家防線拉太長調度不易,主要前線距離太遠無法相應支援。

 

唐國戰略失誤二:侵略成都、守備江陵想兼得

唐國(黃)過於貪心,想同時守住江陵又吃下益州。

山越(紅)派出征討成都的是以陸遜、丁奉為大將,兵力不足1萬5000的三流軍勢,討伐江陵的是以周瑜+黃忠(結義)帶弩兵為輸出部隊、高順(含射程)、太史慈(含射程),擁有定人神技的大將有孫策、曹仁(鬥神)、張飛、曹操、賈詡(神算+連環),共10萬以上,這還不計走水路的部隊。

唐國(黃)想拿下成都派出大將有徐晃、樂進、張郃、田豐及3萬兵,守備江陵卻只派出大將姜維(霸王)、龐統、郭嘉及2萬6000兵,就連從永安去派去吃下電腦託管,幾乎是0守備的江州都有大將馬超、衛瓘及1萬9000兵,這配置有點奇怪。

這應該是很明顯要二選一:

  1. 若是真的要守下江陵,應該要調動武陵的4萬兵力及永安的2萬兵送到江陵,並調回大將徐晃、樂進、張郃、田豐、馬超、衛瓘等人
  2. 放棄江陵、武陵,將兵力收回永安,全力吃下益州,益州山越(紅)只有陸遜、丁奉撐場,這樣唐國(黃)拿下全益州只是早晚的事

 

唐國戰略失誤三:一直期待小沛&壽春、許昌&汝南開戰

壽春是瑜、小沛是雲,根據瑜雲在二分天下進度的經驗,小沛血戰三年不分勝負,汝南也是防守強悍,瑜汝南攻許昌、雲許昌攻汝南,攻擊方皆慘敗。

二分天下222年開戰 ↓↓↓

二分天下中地圖_初_222-2-1.png


第一次開戰:

雲(綠)兵分三路,漢中進攻、荊州佔城、壽春守備。

瑜(紅)棄漢中,30%軍力防守荊州,70%軍力全力進攻壽春,攻陷後中原空洞一路殺到官渡,雲投降停戰。

參考:【戰略篇】第一篇、二分天下初.決戰壽春自省---論雲之失誤(一):大方向篇

二分天下225年第一次停戰 ↓↓↓

二分天下中地圖_225-11-21.png

 

二分天下228年局勢 ↓↓↓

二分天下中地圖_228-1-1.png

 

瑜雲小沛血戰三年不分勝負,瑜汝南攻許昌、雲許昌攻汝南,攻擊方皆慘敗

為突破僵局才有228年末的三路攻許都

【戰略篇】第三篇、二分天下.三路攻許都  ↓↓↓

二分天下_228-9-21_三路攻許都.png

二分天下當時小沛消耗戰實景,血流成河啊~ ↓↓↓

二分天下圖例.png

 

唐國戰略失誤四:未與烏丸決戰中原

洛陽的位置正是北方國家.烏丸(紫)所必須的,只要洛陽在的一天,烏丸北方老巢最大城市.鄴就永無安寧之日,中原地區,特別是陳留更會倍感壓力。以烏丸(紫)的立場,根據上述汝南許昌、壽春小沛皆互不可破,自然是傾全國之力侵略洛陽。

而洛陽對唐國(黃)也是必要的,全國第一大城、擁有天下第一關,如此大城若失守必定會動搖唐國的國本.長安,兩國利益的絕對衝突,那就必須盡速決戰。特別是洛陽是呈被包圍之勢,容易被烏丸(紫)水陸並進,這都會對洛陽造成極大的威脅。

唐國應主動出擊出關侵略陳留,陳留不易防守突破併不是難事,突破之後孤立的許昌自然順手可得,如此一來便能穩固唐國(黃)在中原的地位,而不是長期處於被動狀態讓洛陽二度陷入危機。

253-6-1.png

 

唐國戰略失誤五:未迅速平定益州

四分天下初期擋住江陵、吃下永安之後,就應該利用永安、梓潼對成都形成犄角之勢,正好當時建寧丁奉叛變到山越(紅),以唐戰(黃)對賊軍(黑)的陸戰優勢,梓潼、永安兩面夾攻益州定能迅速統一益州
也不會有後來賊軍(黑)站穩腳步殺向梓潼,一度讓梓潼汲汲可危,更不會有讓唐國(黃)後期會有同時顧江陵又想吃成都賊軍殘黨這種顧此失彼的局面,硬守江陵及武陵,不斷在荊州跟山越(紅)及賊軍(黑)周旋太久,錯失早日拼吞益州,這更使得洛陽容易陷入危機。

 

綜上所述:

小沛壽春深知貿然開戰只會是消耗戰讓第三勢力有機可趁,瑜(山越)也是看上這點,從開局就放棄防守小沛、下邳,直接把徐州讓給烏丸,專心守壽春,這樣就可以全力征服荊州。

同樣的戰略思想也套用在最新的進度上《年表》五胡亂華。夏商周唐晉(11/11更新),唐開局即從小沛&北海速攻下邳,瑜這邊同樣是清空下邳城跑路。

這種守好守,攻可攻的戰略屢試不爽,用精簡的人力防守要道(要塞),將精簡後省下的人力投入其中戰場形成兵力&武將的優勢,如【戰術篇】鎮西大將軍-徐晃 之 《空城計》【戰略篇】第一篇、二分天下初.決戰壽春所示。

 

唐國(黃)應該棄江陵守永安順勢吃下益州,另攻陳留統治中原方可成為四國中最強的一方。(戰鬥調度迅速確實、戰略概念有誤。)

烏丸(紫)決戰洛陽戰略上是正確的選擇,可惜兩次西征出兵配置都有瑕疵。(戰略觀精準正確、戰鬥配置有失。)

山越(紅)則是棄小沛、小邳、守壽春,另發揮水軍所長攻荊州統治整個長江流域方可圖天下。

 

瑜、山越軍(紅)的江陵之戰.戰略構想

  1. 以建寧搭配仁政,往成都長途跋涉,陸遜、丁奉以輕裝(未帶攻城器具),以騎兵日夜兼程趕往成都,主要是製造壓力用,視情況可”摸”下成都更好。(遠征成都軍勢約1萬5000兵不滿)
  2. 以烏林港搭配仁政,水陸共三路並進:
    漢江水路:牽制荊北襄陽、新野,讓荊北兵力不敢支援江陵,並且可斷江陵往北逃的部隊視情況有機會還可以順便攻下襄陽、新野(約3萬先鋒,2萬在後)
    長江水路:江陵最常逃亡的路線就是往永安。先於陸戰主力提早出發,去截斷遲遲不增援江陵的武陵4萬兵,讓武陵不能下水。視情況一路衝至巫縣港截殺江陵逃亡的輸送隊(約3千先鋒,2萬5千在後)
    陸戰主力:以周瑜+黃忠(結義)帶弩兵、高順(含射程)、太史慈(含射程)為輸出部隊,擁有定人神技的大將有孫策、曹仁(鬥神)、張飛、曹操、賈詡(神算+連環)(含後勤補給合計超過10萬大軍)
  3. 以上述1、2算準時機,同時兵臨成都及江陵城下,造成防守壓力,二路只能擇一守,以江陵水陸並進之勢有87%能攻下江陵,但若全力守備唐國(黃)也不是全無機會。搶成都則取江陵,守江陵則取成都。

可惜最後唐國(黃)選擇搶成都又守江陵,那山越就成都、江陵同時都收下了~

江陵之戰配置  ↓↓↓

338105.jpg

 

四分天下,山越(紅)水路並進包圍江陵,讓唐國投降,唐國從此成為歷史  ↓↓↓

江陵爭奪戰.png

 

這一戰.江陵之戰

讓才剛從四分天下轉成三分天下的局面

一舉變成二分天下


後記一:

曾經有一度,唐國(黃)被烏丸(紫)全國之力攻洛陽,和賊軍(黑)攻擊梓潼。當時唐國被兩國同時攻擊岌岌可危,瑜這邊的山越(紅)決定不給唐國(黃)致命的一擊。

若是山越(紅)介入會讓唐國一舉崩盤,以當時的局勢唐會被趕出益州,洛陽會失守並被趕出中原,如此一來烏丸(紫)會太過強盛,原本國力岌岌可危的賊軍(黑)會起死回生。

因此瑜這邊的山越軍(紅)選擇隔山觀虎鬥,讓其他三國兵力不斷耗損,自己一直徵兵增強國力,利用這個時期的休養生息讓山越(紅)往後一直都領先其他國家至少10萬兵以上。

此舉確保烏丸(紫)不能獨大,而山越往後對戰任何國家都有兵力優勢。

後來唐國(黃)守住了梓潼,守住梓潼之後把武將調回洛陽支援,加上烏丸(紫)在水軍上有配置失誤,也守住了洛陽。

原本瑜預期會守住洛陽、失守梓潼,結果竟然都守住了,唐國(黃)用著強大的調度能力守住梓潼又守住洛陽。


後記二:複數國家之間的角力沒有那麼簡單~
夷陵之战明明是东吴赢了,为什么还是东吴先遣使请和?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n-DKrosJKs&feature=youtu.be

arrow
arrow

    三國瑜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